司琴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铜钱草 > 沉痛的事故教训

沉痛的事故教训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然灾害的应急救援措施,深入学习、举一反三,严把工程质量关。

7、吸取本次事故教训,区里各队要尽快落实。

事故发生后掘进区的确高度重视,掘进二队响应区里号召,先后派人到事故现场,三班轮换支援掘进准备队的工作,队长和书记轮流带班,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理念。哪一个时间节点,掘进区的所有队级以上干部,天天与职工同上同下,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眼看一个月过去了,冒顶事故告一段落,这起事故让掘进区在全矿的形象大打折扣。

随着施工进度不断提升,掘进二队的一个工作面也迎来切眼扩帮,由于受掘进准备队冒顶事故影响,这次扩帮引起矿上高度重视,班班派矿领导带头跟班,队组严格按照规程措施施工,一切正规化和军事化,确保万无一失。

这一天,王小毛二班带班,带领班组弟兄们在切眼现场施展手段,那个场景给人沙场秋点兵的壮观,王小毛在日记中这样描写道——

我很长时间没有看到30个人在高危行业中你争我抢,众人出谋划策,最终群策群力夺取任务。我作为统一指挥者,大伙协调有力众志成城,如同完成一件浩大的工艺品。我个人也大有一种坐镇总指挥的感觉,干成一件比较令人提心吊胆的事情和业绩,心中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油然而生。在煤尘盘旋的工作面,断面达6米,高度达3米,光滑坚硬的顶板打满锚杆与梯子梁,形成通风系统的工作面包括正副巷与切眼,我们下午就在扩帮后的切眼下拱顶,为的是采煤能顺利安装与生产,主要是切眼揭露一条2米的断层,为了采煤的安装能有序进行,我们必须在断层面上打木垛,下面用两根6米的木头用钢丝绳吊在顶部锚杆上,一根紧贴断层面,中间用三米的木头纵横搭接,累加至顶部,从下往上看就是“井”字型。(拱顶也叫打木垛) 进行这项工作,木料需从付巷每两人一根往进扛,要走上约一千米,是既危险而又苦力十足的活,因为它要求上一根木头需几人密切高度配合,上面的人也要站稳接准,劲小了会伤已伤人,所以上面的人咬住牙根也得抱紧,下面的人即便够不着,用铁锹顶住也要狠劲顶上去,争取胜利递上圆木,当四根三米长的圆木放在两根六米长的圆木上时,并且用耙钉固定合适,那么成功便完成了一半,但越往上传木头越是费劲,因为高度越高,顶上的人也随木垛的增高而施展不开,显而易见地费力周转,下面的人更是要使出九牛二虎之力全力以赴,有好几次上面的人实在抱不动,而下面的人又够不着,木头从上滑下,但侥幸摔下的木头正好并未打伤人,这让我为之一惊,也让浩浩荡荡的30号职工大为吃惊,因为那么高掉下的木头,本身巷道坡度相当大,空人站底板是站不稳的,恰此掉下3米的木头,若砸在身上,结果可想而知。上顶六米的木头需8人同时用劲,上顶三米的木头也需四人同时使力。煤矿工人有时讲究运气,说运气是真巧,但虽然并非真理,但有时真是真理,因为曾经多数人出事忽略了这运气一说,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大伙干的汗流满面,在煤尘汹涌的大巷,矿灯发出的光如同夜晚的星星,当星星静静地不动时,我们的木垛工程竣工了,大家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完了我们又放了炮,放炮后的掌子面,更是硝烟弥漫,让人带着矿灯呼吸着炮烟与煤尘,眼前的煤尘将人团团围住,使人分出身来,七窍也给煤尘控制了。接着紧张地开始拉煤了,拉煤工拖着长长的钢丝绳套,两人和谐搭配将溜子机尾的煤一大锹一大锹往进拉。刮板输送机发出千篇一律地吼声,伴随着纷至沓来的煤尘,像是在咒骂职工们的残暴,本身矿井的设备多数残疾,声音真是吵的要命,但实在没办法,在现代化矿井日新月异的今天,我实在看不到一日千里,看到的大都是原始的工作与工具。矿工每天如牛马的作业,为的是一杯羹,一杯并不满的羹。

王小毛在日记里接着又写道——《你在为谁工作》这一书,主要阐述了我们为何要努力工作和如何去努力工作,通过多个真实的社会写照,成功人士对待工作的态度,让我们知道任何人在任何岗位,只要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都是可以成功。这书之所以畅销并非偶然,而是当今社会的需要,在日益竞争的市场背景下,任何企业都需要那些诚信、敬业的员工!目前关于诚信、敬业的话题已经成为社会热点,不论是工作多年的老员工还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职员;不论是单位的领导,还是普通一员,如能详读深解,定会受益终生的。该书之评介所言:本书提出了每位员工需要自我反思的一个人生问题,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刻细致的解答。它有助于解除困惑,调整心态,重燃工作激情,使人生从平庸走向杰出。如果每一位员工都能从内心深处承认并接受“我们在为他人工作的同时,也在为自己工作”这样一个朴素的理念,责任、忠诚、敬业将不再是空洞的口号。试问自己,我在为谁工作?我在为自己工作。

其一: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我觉得这句话说的很有道理,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工作机会来之不易,不珍惜工作机会,不努力工作而只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