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琴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文明破晓 > 第547章 出访欧洲(十二)

第547章 出访欧洲(十二)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总值679亿中国元,税收大概200亿元。中国元与英镑的汇率大概是10:1,现在法郎与英镑的汇率是100:1。中国政府借了200亿法郎,相当于20亿中国元,2亿英镑。想想看,中国人口近5亿,1个人平均0.4英镑。这个数字真的不大。”

英国国内对中法经济合作进行了大量报道,听众们大多没有能力分析,只觉得中国好像和法国搞出了天大的合作。听到1个中国人只平均到了0.4英镑,大多数听众就觉得这个合作计划说是非常1般。

1926年英国矿工大罢工,矿工们1个季度的平均的工资为34英镑6先令4便士。与0.4英镑比,英国矿工的工资可高多了。

与普通英国听众不同,鲍德温却听出了何锐其实在偷换概念。这笔无息贷款根本不是发给中国民众去消费的,而是用在工业建设上。工业建设每年都会带来利益,被何锐轻描淡写的1回答,大规模工业建设居然成了人均0.4英镑的贷款。

bbc记者明显也很懂,他立刻追问道:“但是工业建设将提升中国的实力。您认为这种实力的变化不值1提么?”

“在中国政府的经济理念中,要增加的是中国人民的消费力。消费力提升,经济就活跃起来。工业投资能够提升消费了么?大概能提升1些城市中的企业订单,能拿到政府订单的企业将增加收入。但是普通人民拿不到政府订单,他们的消费力就没办法提升。由于中国现在80%以上的人口都是农村人口,所以,投资首先要提升中国农村的农产品产量,譬如通过合成氨化肥提升亩产量。如果农民每年生产出来的粮食增加,他们就能出售更多粮食,从而增加消费力。提升农产品的亩产量,任何农业学家都可以告诉大家,这并不是1件速度很快的事情。”

听到这里,不仅是鲍德温,那些在收音机前的英国的学者、企业管理人、商人中有见识的都有些被何锐的计划震动到了。何锐可以说的轻描淡写,但是这个普遍提升中国亩产量的计划如果完成,哪怕是提升5%,80%以上人口是农村人口的中国国家的收入提升4%。1个国家的整体收入每年增加4%,对于当下的世界来说绝非缓慢的增长速度。

对于国民经济有整体概念的英国有识之士还将中国工业发展量计算进去,促进农业产量增加5%,工业产值很可能增加了10%。工农业总产值增加量可能会达到8%。这可就是相当高的增长了。

bbc的记者却没有继续就这个问题谈下去,因为继续谈下去,大多数听众就听不明白了。而且,何锐也未必想谈的这么深刻。

“主席先生,您为什么会选择法国,而不选择英国?”

“中国政府最初考虑的对象有3个国家,英国、法国、美国。根据我们的判断,法国最不可能向我们提出附加条件。而且短期内,我国与英美两国之间还存在很多影响全面经济合作的现实障碍。所以,我们先向法国提出了合作建议。而法国立刻全面接受了我们的建议,所以我们就没有继续与英美两国进行接触。”何锐回答的很爽快,大国政治之间其实没太多可以隐瞒的事情,大家都是千年狐狸,就别演聊斋了。

bbc记者也不觉得何锐的回答有什么问题,不过他笑道:“法国报纸将您称为‘老实人·何’,我现在也不得不承认法国报纸这个称呼很符合现实。”

鲍德温听到这些,忍不住苦笑1下。把俄国蓝猫从腿上抱起,放到地板上,自己站起身,背着手走到窗边。此时天已经黑了,冬末的英国细雨仿佛无穷无尽。雨滴落在地面上,敲打着窗户。这些细微的响动让郊区小庄园静寂更增加了几分清冷。

身后的收音机中,bbc的采访正在持续。何锐回答的遣词造句在英文中来说,属于十分谦逊有礼。但是何锐所说的内容却是自信而骄傲,这位中华民国主席不仅向听众中能听懂的人描述了中国光明的未来,还在呼吁英国企业到中国投资,1起参与中国的建设,分享中国的‘增长红利’。

……

“主席先生,按照您所说,英国企业到中国投资,能够享受到与法国企业同等待遇?”

“不是这样的。”何锐果断表示反对,“所有到中国投资的企业,都会被1视同仁。中国是1个法治国家,有投资的法律规定。这些法律规定并不会因为投资方是法国企业或者英国企业而发生变化。”

“对于英国企业来说,法国企业已经抢占了先机。主席先生肯定能理解英国企业的担忧吧?”

“我能理解英国企业的感受。所以我要强调,法国企业抢占了先机,是因为中法之间已经签署了中法经济合作协议,合作已经展开了。但是中国是1个有着近5亿人口的国家,外国企业能投资的空间大得很。只要英国企业到中国进行认真的调查,肯定能够发现大量的投资机会。中国是1个法制国家,对于所有到中国投资的外国企业,我们都是用同样的法律规定,同样的执法标准进行规范。所以英国企业不用有任何担忧,他们不会受到歧视性待遇。”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