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琴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晚清古董之墓靴风云 > 第十九章 三生石前

第十九章 三生石前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李源听闻父亲李憕死讯,悲恸愤怒,发誓不做官、不婚娶、不吃肉,在寺中待了五十多年。

寺里有个僧人叫圆泽,与李源是知音。

李源和他来往甚密,从早到晚促膝长谈,旁人不知他们都说些什么。

一天,两人相约同游蜀地青城的峨眉山,李源想从荆州溯三峡而上,圆泽想从长安走斜谷这条路。

李源没有认可,说:‘我已经杜绝世事往来,长安即使是天子所在和我也没什么关系了,怎么能再回到京师呢!’

圆泽沉默了很久,说:‘继续走还是停留,世间生死都是天意,原本由不得人。’

于是答应李源一起从荆州走。船到了南浦,即今江西南昌西南处,看见有个妇人正在打水,裤子上绑着盛水的工具。

圆泽看着她流泪感叹道:‘我不想走这条路,原因就在此。”

李源很惊讶,问他缘由。

圆泽说:‘这妇人姓王,我应当是她的儿子。她已经怀孕三年,我不来,所以她不生。

今天既然相见,无处可逃。我将死之时你可以在我身边念经超度,帮我早早出生。

三天后给孩子洗浴时,希望你能来看我,我会笑,证明那个孩子是我。

十三年后中秋月圆夜,在杭州天竺寺外,我会与你相见。’

李源听了悲痛悔恨走这条路,而后为圆泽沐浴更衣诵经超度。

到了傍晚,圆泽去世,妇人生下了孩子。

三天后,李源前去探望,孩子见了李源果然笑了。

李源把这事都告诉了王氏,王氏出钱把圆泽葬在山下。

李源不再前行,返回寺中,问圆泽的徒弟,则知圆泽留了遗言。

十三年后,李源从洛阳回吴地,赴当年之约。

到了约定的地方,听到葛洪川畔有牧童拍着牛角唱儿歌:

‘三生石上旧精魂,

赏月吟风不要论。

惭愧情人远相访,

此身虽异性长存。’

李源上前询问:‘圆泽,是你么?’对方答道:‘李公果然守信,然而俗缘未了,不够审慎,只有勤加修行不堕落,我才会再与你相见。’说完离开不知去向。

又过了两年,李德裕向皇上禀报李源是忠臣之子,十分孝顺,推荐他做谏议大夫。

李源没当谏议大夫,在寺中死去,享年八十一岁。

六爷讲完,黑炭惊住了,他还小,不懂得万物轮回,和生离死别。

而四哥和老李是不怎么喜欢六爷讲故事的人也听得目瞪口呆,尤其老李,想起了死去的儿子和老婆,想起一生的坎坷。

不自禁的走上前仔细摩挲着冰冷的石头,此时,他多么希望真的人会轮回,有未来世界,他就会看见他的儿子和老婆。

按佛教的说法,在轮回中,此生之果皆是种自前生之因,故此生所为也皆可视为偿还前生之债,亲人朋友之缘疏薄如此,男女情缘亦复如是。

可是现世之人谁有知前世之事呢?谁不想此生天长地久,无灾无难。

老李认识字,要不也不会把葬经研究透,只是他读的书没有六爷博学。

六爷讲完,也不自禁的感伤,他和他的妻子在西湖边认识,他们在西湖玩了一个月,西湖的每一处景点早已玩遍,肯定也来过三生石前。

虽然三生石是写男人之间的友谊,可是男女至爱谁不是也希望情定三生三世呢?

他们俩在这海誓山盟过,可是现在天各一方,生死不见。

也许这就是命运,多少人渴望在一起,却阴阳相隔,多少人在一起,又不珍惜缘分而浪荡岁月。

看着这造化弄人,石头还在,多少人已经作古了。

别后相思空一水,重来回首已三生......

六爷不想在他们面前伤感和显露情绪,他站起来说:

“这些竹子都不是五年前我来这里那一批竹子了......”

叹了口气,他沿着石阶进了法镜寺。

法镜寺不大,很幽静,历史悠久,但是知道的人很少,就是现在很多人也只知道杭州有灵隐寺,而不知道有法镜寺。

这个三生石不是在灵隐寺,而是在法镜寺旁边,现在法镜寺也是杭州唯一的一个尼姑庵,那时候,还不是尼姑庵,里面住着几个和尚。

六爷进去烧了香,他看见了主持,那个主持十年前六爷就和他熟悉,他和他妻子在这寺庙进过香。

主持年纪不小了,七十来岁,看见六爷来到寺内,就把六爷请进禅房,倒了一杯茶。

''''施主,经年一别,今日有缘再见,这些年可还安好?''''

六爷长叹了一口气,没有回答......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