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琴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晚清古董之墓靴风云 > 第三章 一路向北

第三章 一路向北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爷也会去赶一会马车,替换一下四哥。

这个四哥也很幽默,并不沉闷,整天嘻哈哈的,好像没什么愁事。

很多时候黑炭就坐在车的前面坐板上,和他一起扯扯皮闲侃几句,很快就熟了,四哥也很喜欢这个小伙子。

沿途上黑炭看见了以前没有看到的很多大好河山。

春天。

北方的天气也开始一天比一天热了。

万物复苏,山有青色,河水已经开化,一片清澈。

树木都开始长了绿芽,嫩绿一片,很是好看。

午后的太阳照在脸上身上暖洋洋的,

不时也会有回迁的候鸟成群的叽叽喳喳飞过。

黑炭感觉到了自己一天一天的成长变化。

都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一路上的风土人情,见闻世故,都是他故乡那个大山里学不到的。

他不后悔走出来,虽然前路漫漫,吉凶未卜。

一路上他所见所闻,不懂就问。

这一路,他学会了赶车问路,学会了见人接物。

休息的时候,也学会了骑马射箭,更学会了喝酒,还是慢悠悠的喝酒......

走走停停一周左右,他们到了一个北方小城赤峰。

在距离赤峰县城不远的地方,六爷找到一个朋友家,他把马车和八哥寄存在那里,住了一夜。

第二天一早,他们三个人背着包袱步行走了一个多小时山路,进入了一个山村,大洼村。

这个村落一共二十几户人家,在一个的山沟沟里,很偏僻。

都是低矮的草房,用黄土和石头堆砌的院墙,有的只是简单的围个栅栏。

虽然树木已经发芽,北方的春天还有点冷,农民刚刚开始播种,田野里放眼望去一股荒凉。

六爷走到村边一户门前,大门开着,喊了两声:“李老哥,在家么?”

不一会,一个老头从里面走出来。

“在家,在家。呦,六爷,稀客,里面请,里面请。”

出来的老者身材高大,五六十岁年纪,脸色黝黑,声音宏亮,身体很健壮。

可能长期酗酒的原因,眼色污浊有点发黄。

不过如果侧脸不经意瞟人一眼,还是眼眸精光一闪,让人心生寒意。

他的左脸颊上有一道刀疤,由于本来脸上皱纹就很多,不仔细看,刀疤并不明显。

一看就是经历过很多故事。

老头伸出满是老茧的的大手,紧紧的拉着六爷的手往屋里走。

屋里很普通的北方民居。

屋里放着两个老式的柜子,柜子刷着黑色的油漆。

柜上面放着两个喜字胆瓶,胆瓶里插着鸡毛掸子。

炕头上贴着一副年画,火炕上铺着炕席,炕头上因为长期温度过热,炕席有的地方已经烤糊了。

炕还很热,看样子是早饭刚吃完,炕还有余温。

北方都是烧火炕取暖,用铁锅烧饭,饭也熟了,炕也热了。

至今北方很多地方民居生活习惯还是如此。

老头热情的让六爷他们三个人把鞋脱掉,推到火炕上坐下,泡了一壶茶。

“嫂子呢?”六爷问道。

“前两年没了,姑娘嫁到了外地,就我一个人。”

老头也上了炕盘腿坐下,说着话的时候往旱烟袋里面装着旱烟开始抽了起来。

六爷寒暄了几句,切入了正题。

“听说这里出了一只金靴子,还有什么面罩?老哥听说了么?”

“哈,你消息真灵通,这么快都传到京城了,你怎么知道就是赤峰出的呢?”

“我是无意间听到两个赤峰口音的人说的,而且他们提到了你。

虽然只说了姓李和赤峰县城大洼村,没提你名字,我一下子就猜到是你。

你应该知道这件事,东西也应该是你这附近。

谁让老哥声名在外呢,我就来看看,也来看看李老哥。”

六爷轻轻的给老李戴个高帽。

这里面有必要说一下赤峰,因为至今为止,赤峰地区也是北方古董老货最大聚集地,而这个故事也是从赤峰开始。

即使现在很多辽金时期和红山文化时代老物件也很多在此地出土流传,古董圈子也流传着各种各样的传说和故事。

赤峰清朝时期最早属于昭乌达盟,城东北角有一座赭红色山峰。

古代的赤峰地区曾是商族、东胡族、匈奴族、乌桓族、鲜卑族、库莫奚族、契丹族、蒙古族等北方少数民族繁衍生息之地。

公元916年,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后改称“大辽”。赤峰地区是当时辽朝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曾经建有上京和中京两座都城,至今留下了很多辽代的文物古迹。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