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琴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幽灵徘徊2033 > 第1章 维特根斯坦炸弹

第1章 维特根斯坦炸弹

没有了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三月中旬的一个下午,嵩明岛对面的大东市有着泾渭分明沉静,犹如像一个等船的老人面对着江面不断增多的轮船,表面有点躁动,但内在里却是被江水训导千年的恪守传统。河滩上的野芦苇尚未更替,景象延续着去年冬季的衰败。

午后天色变暗,阴风里芦花哀艳,娜娜那坐在河堤上的年轻身影在摇曳的芦苇后时隐时现,仿佛随时要被融化一般。

李珊瑚重把视线回到电脑屏幕上,聚敛心神开始继续工作。可没过多久,封闭的呼吸环境让他再次迷失起来,带有辐射的气泡从淤泥往外飘散,记忆又不由得想到五年前的第三次世界大战。

战争发生在东西两个阵营之间,战况惨烈,战场上不仅有以往战争的厮杀,,还有以现代科技为手段的认知战,主要是一种名叫“文特根斯坦炸弹”的辐射性武器。

“文特根斯坦炸弹”即语言思维炸弹。根据文特根斯坦的哲学理论,客观世界并不等同于思维世界,它们中间还隔着一层“语言”工具,任何客观事物如果不进入语言体系就无法对人的精神世界产生作用。起初语言还能如实反映客观世界,可后来语言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抽象,越来越脱离实际,各种形容词——比如爱真善美恨假恶丑等。如同人类社会那些不干活却享受高福利的寄生虫,抽象名词不具有实体,但却具有无与伦比的褒贬决断权力,这种权利其不仅影响人类的好恶,还通过自然选择写入人体的DNA,嵌入人类社会的集体潜意识,决定着人类的进化。

抽象名词的褒贬决断权利本来无可厚非,问题是其决断并没固定标准,这就造成了语言腐败。语言腐败为人为“套利”思维世界提供机会,然后在现代科技和战争理念的加持下,“维特根斯坦炸弹”应运而生。它爆炸后并不伤人性命,而是辐射出经过编辑的正负极射线,在敌方阵地上成一个个“语言思想规范场”。

“语言思想规范场”可瞬间重塑人的认知,从而创造出大量的“思想认知形态叛徒”。战争中,语言规范场在战场遍地开花,双方又不得不使用另一种名叫“思想医生”的炸弹来修正受污染的思想,仗越打越乱,最后两方在将要崩溃的情况下稀里糊涂结束了战争。

——据说这是人类唯一没有分出胜负的世界大战,但战果却十分“丰硕”,包括但不限于:

8亿具人类尸体,12亿伤残士兵,46亿流离失所的战争难民,20亿战争创伤应激障碍者,6000万被文特根斯坦炸弹和思想医生炸弹反复辐射致脑残的患者,以及600万亿美元的军人养老抚恤赤字。

但这都不是最重要的。

李珊瑚心里隐隐有种不安,战争结束的太蹊跷,搞不好会和上两次世界大战一样,中间的相隔的世界和平如过眼云烟,而且战后国家的走向并不随人愿。

可不管怎样,崭新的伤痛让人类认识到了和平不是那么可恶,同时把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差异偏见如野草摧毁殆尽,为科学技术的肆意狂奔扫清了障碍。

战后人类根据地缘重新划分成了两个国家,占据亚非欧大陆的红豆国,以及占据美洲大陆加南极洲和大洋洲的豌豆国。两国成立后立刻着手消除战时规范场的污染,捎带手又创造了一个更强大统一的“思想形态规范场”来统治人民,红豆国的范场名字叫做“轴心”,豌豆国的规范场叫“同盟”。

轴心和同盟的思想形态水火不容,但本着友好交流原则,两者却包含了统一的世界语言,名字叫做“巨鼹”语言系统”,寓意统一后的世界语就像鼹鼠一样根植于地球土壤,且行迹活跃。“巨鼹”不基于任何语系创建,而是基于图片,场景,概念,以及人体激素数据化等载体的超意识交流媒介,自此人类交流虽还发出声音,但声音只为连接“鼹鼠”提供能量,此外不具有任何意义。这种语言最大好处是它不需要学习,如同空气一般散布于地球磁场,只要人们呼吸地球的空气就能交流。

未来这种规范场还会将其它动物纳入其中呢。

娜娜和李珊瑚都曾在上海上学。李珊瑚在复旦读语言和哲学,而娜娜在上交大读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早在工作之前,他们就曾在一个AI学术交流会结识。毕业之后他们曾共同参与了“巨鼹“语言系统的创建,几年后进入本地的“轴心意识形态维护委员会”设在本地的分支机构工作。虽在一个机构,但专业不同,平时也很少见面,今天属于临时合作。

“轴心”虽然强大,但地球更大,环境也更复杂,尽管已推行三年,但总有些犄角旮旯区域令其鞭长莫及,依旧处在意识形态真空。

这片河滩就处在这种状态,他们行内人称为“文化空洞”。文化空洞的成因大都是信息场被屏蔽导致的,其中最严重的被称为绝对真空,人若不小心置身其中,那就像把一个处在正常大气压下的人忽然放到真空环境,思想会瞬间崩溃迷失,最后变成彻头彻脑的白痴。

这河滩人迹罕至,也就没人发掘到有何异常,直到前天有个外地务工者来这儿打野禽被伤到了,文化空洞这才暴露,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没有了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