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琴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隆万盛世 > 497革除弊政

497革除弊政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已经扩大五倍,近六千人规模,时间仅用了三十余年。

魏广德并没有去专注此数据,只是听人闲聊时提起。

宗室人口暴涨,确实会无限放大禄米需求,给朝廷制造巨大的财政负担,但实际上,明朝财政很早就出现了问题,当时的解决办法就是“折钞”和“折色”两个方式来解决,和官员俸禄类似的方式。

一部分禄米被折为废纸般的宝钞,实发部分又进行部分折银,每石的价格也远低于市场价,所以实际上明廷给宗藩发放的禄米大约只有应给禄米的三成。

不过就是这个三成的数字,说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特别是针对已经捉襟见肘的明廷财政来说。

只是,以魏广德对现在大明朝官场的了解,他觉得这其中怕不全是地方无力支付闹出来的拖欠。

嘉靖中期开始,中下层宗室的宗禄都被地方官府经常性的克扣、拖延,考虑到明朝的文官们连军饷都敢贪污漂没拖延,更何况是无权无势的普通宗室?

也就是亲王、郡王这样地位比较高的宗室,地方官府才不敢随意克扣,但是拖延却也时有出现。

至于林润口中所说河南宗室“屡索而哗”,实际上是河南宗禄拖欠二百四十余万石引发的,这个数字其实是本色总额,折钞后实际应支放一百余万石。

至于为什么会有这么巨大的数字,当然不是一年应支放的禄米,而是很多年积欠下来的结果。

“我觉得可以先递上去,就这样吧。”

魏广德看着林润,想想又补充道:“正如你所说,必须要解决,不然早晚还是要出事儿。”

魏广德想好了,也不让林润去修改这份奏疏,毕竟这就是这时代人能够想到的,而且他也不打算紧接着就上奏自己的方案,他还想再看看,其他朝臣针对宗藩禄米会提出什么意见来。

试水,用林润的提案试水,看嘉靖皇帝是否打算在这几年对宗藩条例进行修改,给儿子登基铺好道路。

不过说道这里,魏广德不觉好奇问道:“若雨,你怎么想到此事的?”

魏广德印象中,这一年貌似没听说那个王府下面的宗室闹事儿,实在奇怪的紧。

“去年看了山西王宗沐王大人的奏疏,我就上了心。”

林润答道。

“果然如此。”

魏广德在心中念道,估计这一年多时间里他就在多方打听宗禄的消息,所以拖延到现在也没有上奏。

离开都察院,坐在马车上,魏广德就在心里叹气,其实要说大明朝宗藩禄米难道真的支放不起吗?

其实不尽然,至少就嘉靖朝的宗室来说,要支放还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前提是赋役该收必收。

为什么赋役收不上来?

还不是免税的田地太多,大家都不缴税,该缴税的也想方设法投献到勋贵和有功名的读书人那里逃避赋役。

本质上,其实还是地方官府没有主观能动性,对赋役增收漠不关心。

想到这里,魏广德不由暗笑明太祖朱元章,尽搞出些断子绝孙的政策出来,给自己的子孙挖坑。

实际上纵观古今,像朱元章这样的皇帝还真的不多。

大明朝自建立到现在近二百年,国家赋税居然没有一点增加,也是奇葩。

说道这里,就不得不说朱元章在明初定下的赋税制度,老早就把天下各府县田赋应该交多少给规定好了,并且固定下来。

这么为老百姓考虑,说实话,朱元章绝对是皇帝中最有良心的一位。

固定田赋以后,百姓自行开荒耕种土地,这么算下来,耕地会越来越多,人口也越来越多,而税收没有增加,那么均摊到每个老百姓头上的赋役自然就会减少。

当然,坏处就是各地方的流官们没有增收赋税的任务,只需要每年完成他老人家定下来的数字收税就好了,这也是明朝中后期大量出现隐田的原因,官府对此一点不上心,都懒得清查田亩实际状况。

更有甚者就是和地方士绅家族勾接,把均摊的田赋转嫁到百姓头上,对他们的原有土地和新开垦土地征收赋役,而他们想要不缴税,自然也要寻找理由。

由此,士人优免的政策就产生了,皇帝本来是想鼓励民间习文而做出的优免条例,逐渐被他们放大了效果。

就在这个时候,马车忽然停了下来,就听到车头有人喊道:“老爷,裕王府到了。”

魏广德起身,从马车上下来,就走进了裕王府。

对于裕王府的门房内侍和侍卫来说,对魏广德那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自然是不会阻拦他进府。

有事儿没事儿都要来裕王府,主要原因还是,在这里可以知道很多消息。

现在的裕王府,就如同一个小型的锦衣卫一样,不断收集北京城内各衙门里的消息。

魏广德来到的时候,屋里只有殷士谵和张居正两人在,各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