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琴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求生记 > 第八十一章 朝堂惊哗

第八十一章 朝堂惊哗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官按视,皆民所垦辟输赋之田,便据籍步量之,每亩百步,余没入闲田,得七十余顷,李森不满上书,要朱见深更正,不想朱见深命刑部郎中彭韶、监察御史季琮覆勘。韶、琮不复步田,但言民产不应夺。周彧上疏自劾说不忍夺小民衣食。朱见深一面诏以田归民,说了一番民为本之类的话,要改正啊,另一面又责彭韶等邀名,竟下狱,言官申救方得获释。

从这些以上种种来看,朱见深耳根子软,为自家皇亲谋福利而无视国家根本法律,屡屡挖自家大明根据。

内阁大臣们也是想借用这一次章子俊的高产粮,平缓土地纠纷,毕竟大多数百姓是因为地少才吃不饱饭。每亩地所产粮摆在那里,只会少不会多,而土地就成了能不能吃饱饭的根本。

现在每个人的脑子里全是一句惊雷滚滚的话,“亩产千斤粮”。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去,去章侍读家释疑,轰地一声,整个朝廷全来了,轰地一声,整个京城惊动了。

从这里可见目前大明对粮食的需求及看重,牵涉到了每个人得饭碗,粮就是钱,钱就是银,反过来有了银,就等于是有了粮,首先彭时是首辅,主持一切,而章子俊只是配合,拿出了玉米、土豆,分别传看,章子俊道:“陛下,此两种粮食一谓玉米,一谓土豆,亩产在五百斤以上,可用作主食,可煮、可炸、可烤,味美。最后拿出几颗红薯,此粮可亩产千斤,可种植贫瘠之地也能高产,这三种粮最大的好处耐寒耐旱,可广植。”

众官员反复验看,纷纷称奇,可以说大部分人还是第一次看到,特别是玉米,黄纯纯地也有人剥下一粒尝之。传转了一圈下来还是疑惑,怎么能知道高产,不能只听章大人一面之词,所以就三五成群围在一起窃窃私语起来。

章子俊必须要拿出最有说服力证明出来,才能信服,所以早就按排好了。

章子俊领着众臣,在前院左右边厢房后面,种植了两垄红薯,让工部官员用尺子丈量得出六分地,也就是说不到一亩,随即自有章家二哥徐经年领着家中佣人开始清理红薯藤,此时在地头上的众多官员已经围了三层了,有些小臣小官被拦在了府外不得进,挖红薯现场在内阁彭时的建议下,只留下三品以上及工部、户部主要官员,而朱见深也摒去掉一切随从,在内阁六部大佬的簇拥下,对着这二垄红薯地指指点点,对于农事,作为皇帝的朱见深是有深刻体会的,每年祭祀农神并亲自耕田。在先农坛行亲耕礼是明代皇帝礼仪活动的重要内容。

皇帝亲耕礼的具体规定。其中,参加亲耕活动的百官需提前斋戒。京城官员提前进宫将耕田用的耒耜和种子呈给皇帝检阅。亲耕礼开始时,由户部尚书和顺天府官员分别跪向皇帝,敬上耒耜和鞭子。帝亲耕礼所用的演耕地面积均为一亩三分。一手持鞭、一手扶耒耜,在地里来回耕田三次,顺天府官员跟在后面播种子。随后,皇帝把耒耜和鞭子还给官员,然后登上演耕地北面的观耕台,观看官员耕田。亲耕礼完成后,百官行向皇帝庆贺礼,皇帝亦对参加礼仪的人员进行赏赐。

这也是后然把一亩三分称之为有田地的统称,古代帝王在春耕时分,亲自下地耕田扶犁,为天下做示范,以劝诫全民课农,鼓励农业发展,体现了一种表率作用。

所以农事对帝王来说并不陌生,这个开挖红薯,众臣还是第一次,红薯埋已地下,章子俊为了烘托气氛,首挖就交给了朱见深。

章子俊道:“陛下,此红薯首颗定当是为君所挖。”

而朱见深也是兴致满满,提着锄头就下了地,章子俊连忙跟上去,指着让朱见深要挖的地方。

朱见深就是来玩的,这样好玩的节目怎么能错过,章子俊早就看到皇上在边上跃跃欲试,赶紧递上“梯子”,果然,没等章子俊把话说完,愉快地下地挖了起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