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琴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 第一百九十章 风貌

第一百九十章 风貌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这些老旧房屋的布局基本都是面对面的,在修建之初就考虑了空间利用,一般包含三个房间、一个杂物间和一个厨房,里面住的也基本是商铺店员、餐厅服务员、码头工人、工厂初级工及其他收入较低的职业者。

还有一些老旧破败的街区已被政府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地产商”修建的漂亮大气的公寓楼。这些公寓楼用料扎实,设计现代化,自来水、下水道,甚至是煤气管道等各类设施都较为完善。

公寓楼的住户也大多工厂的高级技工、各类企业、商社的中层管理人员、小商人、学者等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与那些破败的街区形成鲜明对比。

地方政府也不是没想过要将所有老破街区进行一番大力拆建,以免它们太过影响城市形象,同时也改善那些住得“过分拥挤”的居民的生活条件。

但在盘算了一下地方财政和开支后,也只能捏着鼻子任由这些“有碍观瞻”的街区继续存在。

别看南都这种大城市,每年各项财政收入大几百万元,但政府铺的摊子也很大,城市下水管网的改造升级、道路桥梁的修建、公共市政的支出、医疗卫生的增加、教育资金的持续投入……,很多地方都急需用钱,改善居民的住宅好像并不是优先考虑的项目。

至于想靠着皇室公房基金的投入,修建一些城市公租房,那也不过是杯水车薪。全国那么多城市,那么多居住条件差的民众,公租房哪里能建得过来?

皇家也没多少余粮啊!

不过,这些老旧屋宅虽然建于很多年前,型制也比较粗陋,但好在用料扎实不容易损坏,不至形成危房。居住区尽管逼仄杂乱,还是有基本的自来水、煤气灯、下水管道等设施,产生的垃圾也有土著劳务工定期来清理,倒也勉强凑活能住。

有鉴于老旧街区的问题,包括南都在内的齐国大中城市在发展和规划新区时,地方政府也吸取了教训,对居民住宅区的建设和布局下了很大功夫。他们在办公区、商业区,以及工业区周边建设了大量2-5层的住宅楼,可以出租,也可以出售,以供政府普通吏员、商社基层职员,以及商业服务人员居住。

这些房屋都有基本的生活设施,明亮的窗户、独立的厨房和厕所、简单的装饰,总体而言非常不错,受到广大城市居民的热捧。

而对于那些收入不错的中产小康之家,则提供更高档一点的住宅出租或者出售,这些住宅通常有三到四个独立卧室,非常适合家庭生活。

至于那些政府中高层官员、商社(工厂)高级管理人员(高级工匠)、商人之类的所谓上层阶层,住宅需求就显得有些奢华了点。

有的会从政府那里购置一大片土地,然后请知名的建筑设计师精心规划设计,再让有资质的建筑商社入场施工,修建一座符合自己心愿的华宅大院。

也有的则会从“地产商”那里直接购置一栋按标准化流程修建的豪华别墅,墙体由考究的青砖建成,有地下室、有回廊、有阁间、有马厩,也有一个种满绿植花卉的私人小花园,看起来就让人温馨而舒适。

当然,这些住宅都价值不菲,通常是以万为单位,可不是普通的小民小户所能奢望的。

“是呀,不仅是我们南都城,在国内其他地区,城市化的进程都在加速。”坐在齐泽烜对面的南都府尹王之旭笑着说道:“城市里的工厂和贸易商社是越来越多,各种服务行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地纷纷涌现,吸引了更多的农村人口和外来移民的涌入。轨道交通、煤气灯、自来水、公共马车,以及诸多娱乐产业,服务了越来越多的民众。城市有更高的工资水平,有更完善的福利保障,有太多改变命运的机会。真难以想象,有学者曾预估,在未来十到二十年时间,我们齐国会诞生几座百万人口规模的超级城市!”

是呀,占地数百上千平方公里的城市,人口百万规模,说实话,他有些想象不出来。这种巨大的城市,恐怕需要几十万的工商业从业人口,这是何等广阔的市场,又能创造出何等规模的财富!

“昔年,前宋时期,东京汴梁的人口好像就有一百多万。”齐泽烜眼中也是一片神往。

按照齐国目前这般高速发展,国内城市人口最先突破一百万的城市,当为建业。

泰平十六年(1720年)人口普查统计的时候,建业城人口突破六十万,达到六十四万余。现在估计应该有七十余万了吧,若是加上各类流动人口和非国民人口,说不定会超过八十万。距离一百万,似乎已经相差不远了。

城市人口大规模的积聚,也使得城市的产业规模愈发集中,其发挥出的工业规模效应也愈发强大。

在过去四十年里,建业的工业总产值随着全国各地经济均在狂飙突进情况下,在国内所占的比例曾出现不断缩小的趋势。但是,从十年前,建业凭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庞大的人口、产业积聚效应,其工业总产值不断攀升,占国内的比例又开始缓慢增加,已接近10%。

对于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