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琴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健康管理俱乐部 > 第九章 华佗养生

第九章 华佗养生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华佗不仅以医术出名,还精于养生,《三国志》记载他:“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后汉书》则干脆说“时人以为仙”。华佗到底活了多少岁,由于史料不详,难于确定,但他深谙养生之道是确然无疑的。

华佗的养生方法主要有两个:导引与服食。所谓“导引”,是古代的一种强身健体的养生方法,在呼吸的配合下活动、按摩身体,类似于我们今天所说的气功和体育疗法。服食,则是通过服用某些药物来促进身体健康长寿。华佗这两种方法分别传给了他的学生吴普和樊阿,二人也都成为当时有名的医生。

吴普所学的是导引之术。为什么要练习导引,对身体有什么好处?华佗曾对吴普说过这样一番道理:

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也就是说,人的身体得让它活动,但不能过度。适当活动能帮助消化,促使血脉流通,不会生病,就好像经常转动的门轴就不会朽坏一样。之后,华佗又传授给了学生自创的导引法——“五禽戏”:

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并利蹄足,以当导引。体中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沾濡汗出,因上著粉,身体轻便,腹中欲食。

“五禽戏”,又被称为五禽操、五禽术、百步汗戏等,是在仿生运动的基础上,分别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神态来进行肢体活动的方法。华佗对“五禽戏”极为自信,认为其功能能够祛除疾病,使腿脚灵便,如果身体感到不舒服,就起来练一练,但也不需要练得太辛苦,只要身体微微出汗,就可以了。

后来吴普遵照华佗的嘱咐,坚持练习五禽戏,“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一直活到九十多岁,还耳聪目明,牙齿完好坚固,看来五禽戏的效果名不虚传。

虽然在《三国志》、《后汉书》等都没有具体描述五禽戏的具体方法,但是在梁代的陶弘景那里,对此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后世也不断有人搜集整理,所以五禽戏一直流传到现在,今年6月10日,五禽戏还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谈完五禽戏,我们再来看看华佗传给另一个学生樊阿的服食养生法。樊阿是华佗的得意门生,精于针灸,一般医生针刺的时候对于人体的胸藏部位是不敢随便入针的,即便用针,也很浅,不超过四分,而樊阿艺高人胆大,如果背部入针,深度可达一二寸,如果是胸部的巨阙穴竟能扎进去五六寸,但是疗效非常好,其医术之高可见一斑。

华佗传授的方子是“漆叶青黏散”:按照漆叶屑一升、青黏屑十四两的比例,加工成粉末服用。漆叶是一种常见的药物,《本草纲目》记载其主要功效“主劳疾,杀虫”。青黏是什么药物现在还有争论,《三国志》裴松之注引《华佗别传》记载:“青黏者,一名地节,一名黄芝,主理五藏,益精气。”后世或以为指玉竹或者黄精。

华佗认为坚持服用“漆叶青黏散”能够“去三虫,利五藏,轻体,使人头不白”。这里其他都好理解,“去三虫”是什么意思呢,通俗些讲,也就是去掉体内的寄生虫,因为在当时,由于卫生条件较差,寄生虫引发的疾病为数不少,《华佗传》中记载的医案中就有好几个都与此有关。

从实践效果来看,“漆叶青黏散”确实有效,樊阿坚持服食,后来寿至一百余岁。这中间还有一段小插曲:据《华佗别传》记载,由于樊阿服食之后年驻颜有道,很多人就向他打听。樊阿开始保密不说,结果一次酒后不当心说了出去,法子传开后,很多人都开始服用,而且都有效验。

(作者章原任职于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