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琴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天杀明京 > 第十九章:国本之争(2)

第十九章:国本之争(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国本之争?你说的是当年万历爷因为嫌弃皇长子也就是后来的泰昌帝,是宫女生的儿子,也就是都人子,所以想改立郑贵妃的儿子,也就是现在封于洛阳的福王朱常洵为太子?难道这一切牵涉到当年的国本之争?”

小蕊把扇子遮在明亮的脸前笑说:“想不到令狐公子久居海外亦对大明朝政如此熟悉,看来叫你做小公子委屈了,还是改回叫令狐大公子吧。”

令狐过拱手求饶似的,“小公子也好,大公子也好,还请姑娘指教。”

小蕊心想:“你那小丫头懂得这些吗?”再摇了几下扇子,缓缓漫步说着:“当年朝中分为两派,一派支持皇长子,中坚分子是大学士叶向高、以及东林党人,而杨涟就是东林党中最激烈的言官。另一派支持郑贵妃和朱常洵,主要是内侍太监崔文升以及方从哲为首的浙党。祖父是万历三十二年的榜眼,后来就任翰林院侍读,辅导皇长子学习。祖父曾经和我说过,当时的皇长子以仁厚著称,朝野有识人士皆认为将来可为明君,而朱常洵骄奢淫逸、不学无术,且不说废长立幼不合祖规,若是朱常洵登基,天下苍生苦也。”

“只是那郑贵妃和她的党羽无时不刻算计着太子,引发了两次妖书案。第一次妖书案就是牵涉到《闺范图说》,这是一本表述古今后妃的民间书籍,郑贵妃让人别有用心在这本书的基础上增加了十二个历代贤惠后妃的故事,以汉明帝的皇后开篇,郑贵妃本人为终篇,还亲自为这本书加写了序文。这十二个人之中,除了郑贵妃,其他人都是皇后。这时候万历爷还没正式册封太子,郑贵妃此举就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有人不忿,撰写了《闺范图说》的后记《忧危竑议》,揭露郑贵妃的野心,朝中大臣也就此弹劾,竟然惊动了李太后。李太后质问万历爷为何不立皇长子为太子,万历爷无意说了句心里话,‘他是都人子’。想不到这句话激怒了李太后反而成就了皇长子。李太后本身也是个宫女,她当场勃然大怒骂道,‘你也是都人子!’万历爷迫于李太后和群臣压力,只好无奈立了皇长子为太子。只是郑贵妃党羽死心不改,多次图谋害太子,于是民间又出现了一本书《续忧危竑议》,抨击郑贵妃狼子野心,而支持郑贵妃的浙党就借此攻击东林党人,幸得太子保全才安然无恙,这也是朝廷党争的开始。而今东林党和浙党等水火不容,甚是可悲。唐朝之亡,一大原因就是牛李党争;北宋之灭,亦源于新旧党争。大明朝若有不测,或许也是因为党争。”

令狐过十分佩服小蕊的见解,也痛惜说:“朝廷的党争果是尔虞我诈。”

小蕊哼道:“若只是妖书案也就罢了,更恐怖的还在后头。万历四十三年五月,有一个叫张差的人,手持枣木棍,闯进太子居住的慈庆宫,结果被捕。审讯中,张差表示郑贵妃手下太监庞保、刘成将他带到慈庆宫,跟他说只要见到穿黄袍的人,也就是太子,就杀了他,之后重重有赏。郑贵妃闻讯披头散发向万历爷哭诉,万历爷让她向太子表明心迹。太子一来仁厚,二来当然明白万历爷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的心意,亦不愿深究,只是惩治了张差、庞保和刘成,这就是‘梃击案’。支持太子的人认为这是郑贵妃所为,而郑贵妃的党羽和浙党都说是太子一党自导自演的苦肉计。无论如何,谁是幕后黑手已经不重要了,关键是郑贵妃就此大受打击。只是郑贵妃和她党羽休戚相关,怎会轻易罢手?”

令狐过低头说道:“梃击案匪夷所思,只是双方都不愿深究,看来无从考证了,只是小蕊姑娘刚说郑贵妃党羽不会善罢甘休,这是怎么回事?”

小蕊脸色一沉:“这就是我怀疑萨尔浒之战内奸的来源!”

令狐过吃惊道:“你怀疑萨尔浒之战牵涉到国本之争?”

小蕊说:“我只是怀疑而不敢确定!万历爷之所以立皇长子为太子,除了李太后和东林党等人的压力,还有那些骄兵悍将大都支持皇长子。”

令狐过问:“军中众人大都支持皇长子?”

小蕊看到令狐过不断问她,看似对她十分敬仰,内心好是得意,“正是!大明到了万历爷的时候,本是全国精锐的京营已经沦落成了花架子,最有战斗力的就是边军。经历过万历三大征,野战军实力大损,剩下四镇总兵最有影响力。他们分别是山海关总兵杜松、四川总兵(后来的辽阳总兵)刘綎、开原总兵马林和辽东总兵李如柏。杜松、刘綎二人英名远播,一个在宁夏,另一个在播州和朝鲜打出了名堂,他们在大明军中可是说一不二的大帅。至于马林,受益于父亲为名满天下的大将马芳,连嘉靖爷也说当时的将军们“勇不过马芳”,以及兄弟子侄都是军中将领,他在大明边军中也颇有地位。李如柏是个纨绔子弟,但父兄李成梁、李如松都是响当当的名将,父兄门生亲兵布满军中。杜松和刘綎都是耿直男儿,不惧军人干政的嫌疑。别人若是问起储君之事,他们都一口主张拥护皇长子为国本以定民心军心。马林虽然没有他父亲那样英勇善战,但自幼饱读诗书,因此也常以袁本初、刘景升废长立幼之害而委婉劝说。四大军头中就只有李如柏隐晦说些什么唐太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