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琴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天杀明京 > 第四章:皇城论战(3)

第四章:皇城论战(3)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张应侯说道:“所谓祖宗之法不可变就是为了防止奸人擅自作主,害了祖宗留下的江山,例如宋神宗误信王介甫断然实行熙宁变法以致才有后来的靖康之耻。而今大统历经太祖皇帝所制定,沿用二百七十年之久擘两分星,以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说到这八个字,好些听众都暗自窃笑,明明就是天灾人祸不断,哪来的风调雨顺?就连正座上的首辅顾秉谦也面红耳赤,“世袭的就是世袭的,若是风调雨顺还用着徐光启这厮在这里放肆吗?”

张应侯洋洋得意,“徐大人,听说你拜西洋人利玛窦为师,学些西洋巫术,就要来修整我大明沿用二百七十年的大统历?大明所用之术有千年历史,而这西夷立国不到百年,如何证明其高效精准于我朝?再说这西洋之术若是用之,天朝之颜面何在?即使改正大统历,也要用国学之法去改而不是西洋奇技淫巧。难道堂堂天朝无博学之才,非要用西洋人的奇技淫巧不成?”

一时间张应侯说的慷慨激昂、壮志凌云,好些不熟天文地理的人交头接耳说道:“是啊,这徐光启放着好好的国学不看,要去用西洋人的把戏?” “我等大明子民岂能学些番邦奇技淫巧?” “岂有此理,这徐光启难道要数典忘祖?”

徐光启内心悲叹不已:“竖子不足与谋!想不到大明有如此无能鼠辈掌管钦天监,难道是天亡大明?我好希望大明能出一些生气勃勃、好学上进的年轻人,和我一起去改变大明、一起去振兴大明。”不过想想也是,当年太祖皇帝设立钦天监收编了元朝天文历法官员二十五人,以及征召十五名民间天文历法学者,等同把当时天下天文历法学者都吸收了。同时为了避免天文之术流传于民间被歹人所用而动摇国本,因此下令钦天监官员为世袭,若官员子孙不愿学习天文历法,则被充军海南。想想这些官员后人并非每个都像其祖先那样有兴趣有资质去学天文历法,只是由于朝廷命令,好些也就滥竽充数,朝廷对此只眼开只眼闭。另外,洪武爷禁止民间私自学习天文历法,以致后来万历皇帝想征求民间天文历法者,竟无一人应征,因此像张应侯之类不知古典来源的钦天监官员实为正常。

徐光启叹了口气,略带轻蔑略带心冷对着眼前这位大明钦天监监正,也就是理论上应为大明最有权威的天文历法学家说道:“张大人可知道,有史以来共有五十六部天文历法,但平均寿命只有几十年不到,其中有历法推算不精的自身原因,也有历代王朝政局变更原因。前元初建时期,用的是金的《重修大明历》,只是这历法误差严重,出现好几次预推与实际不符。至元十三年,忽必烈接纳已故大臣刘秉忠建议,决定修订历法,而主要编制者为郭守敬。至元十八年,郭守敬终于完成编制及公布《授时历》,其法以三百六十五日为一岁,这也是本朝《大统历》的前身。”

“这个我自然晓得。”张应侯哼道。

“张大人只知道郭守敬为了写这本书,参考了历代历法,如汉朝的《太初历》、东汉的《乾象历》、南北朝时祖冲之的《大明历》、隋朝刘焯的《皇极历》、唐朝一行和尚的《大衍历》、宋朝杨忠辅的《统天历》,可知最关键的是他结合了大食的《回回历》。”

此言一出,好些人震惊,“原来我朝引以为豪的历法居然是来自狄夷?”就连顾首辅、孙阁老、王总管和李尚书也是首次听说。

“太祖高皇帝高瞻远瞩,深知天文地理对大明朝的重要性,于是开国之初征召了不少大食及西域的天文历法家含黑的儿、阿都刺、郑阿里等往南京钦天监。回回天文十分精准,尤其回回历中的五星凌犯、日月交食始终应验。太祖皇帝龙颜大悦,于是下令招募更多的西域天文学家,其中马沙亦黑更是被洪武爷称之为不朽之智人,供职南京钦天监五十余年,这个张大人不会不知道吧?”

见张应侯低头不语,众人相信徐光启所言不虚。

“太祖高皇帝曾经说过,西域推算天象最精,其五星纬度又中国所无。至于利玛窦是徐某的恩师,曾于万历二十九年觐见神宗皇帝,并呈献三棱镜、天球仪、地球仪等,万历爷爱不释手,称这些西洋科技器具为摩尼宝石。若以张大人及各位所言,祖宗之法不可变,学西术就是数典忘祖,用西器就是奇技淫巧,那洪武爷和万历爷岂不?” 说到这,徐光启刻意没有说下去,而且他只提了张守正,没有说董其昌,但谁都听到刚刚就是董其昌出口闭口说祖宗之法不可变,而张应侯就称西洋术器为奇技淫巧。年老的听众面无人色,年轻的听众则掩嘴偷笑。

“大胆!” 顾秉谦喝道,刚说完就自觉失礼。

“确实大胆!”徐光启顺着顾秉谦语气对着东座三人说道。

董其昌气得发抖,一怒之下居然拂袖而去。张应侯则是魂飞魄散,“徐光启,你这是断章取义,栽赃嫁祸于我。”旁边的魏文魁一脸尴尬,心想:“你徐光启说天文地理就好,何必给我们套上反洪武爷万历爷的帽子?”

听到徐光启这番引古证今、峰回路转、话风犀利的辩论,陈子龙内心叫好,本来对徐光启已有三分佩服,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