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琴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自曝穿越后,老朱心态崩了 > 第495章半亩方塘一鉴开

第495章半亩方塘一鉴开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乱军将领看到快速接近的官兵船只,明白是攻不下这座县城了。

立即率领乱军缓缓往南面撤退。

官兵船只从东而来,他们只能选择往南拉开距离,或是往东遁入群山之中。

另外的方向都是河流。

陆渊一面让船只加速,一面不断开炮。

船只急行三里,眼看着贼军越来越远,陆渊只能下令官兵下船追击,这已经超过了火炮的攻击距离。

陆渊留下一千士兵守住船只,其他一万士兵下船追击。

官军追了五里,后面突然喊杀声一片。

北面山林杀出一片贼兵,只是他们冲到了河边,只能开始搭设浮桥。

官兵船只,一边往前行驶,一边用火炮攻击。

管镇高估了自己士兵的组织度,他们从没有进行过这样快速搭设浮桥的训练。

又要在炮火之下搭设浮桥,这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二十门火炮对着岸边的贼兵狂轰乱炸!

而贼兵的弓箭根本伤不到船上的官兵,这仗还怎么打!

一枚枚炮弹落下,落在人群之中,便是数人,甚至十多人死亡!

落在水中溅起惊天水浪!

那爆裂的声响,更是不断震慑着贼兵的神经。

好不容易搭设了一

半,官兵火炮对准猛射,浮桥直接被轰烂,数十人落到水中,不断挣扎。

管镇看到白莲会的义军已经开始崩溃,明白他们的偷袭已经失败,直接下令撤退。

看着敌军退走,陆渊也没有追击。

令大部分士兵驻扎城外,带着一部分人进城。

城中百姓哭嚎声一片,一些人正在搬运着城头上的尸体,同时寻找着还活着的人。

陆渊下令士卒一同帮忙,同时调集医师来治理伤患。

半个时辰之后,陆渊才看到了裹满绷带的尤溪县令。

郑宣道:“多谢抚台相助,否则城中百姓无可幸免。”

“也多亏你拼命守住城池,才能坚持到现在。”陆渊说道。

郑宣有些为难:“贼寇肆虐城外,下官将周边百姓都召集到了城中。”

“但县衙粮仓也没有那么多粮食,还请抚台大人从福州府调集一些粮食来,否则恐怕百姓会生出事端来。”

陆渊道:“此次我匆忙出兵,粮草也不多,是得从福州府运输粮草。”

官兵在城外停留了三天,但军粮却是迟迟不到。

不但城中流民已经断了粮,就连陆渊手下的兵也没有粮食了。

陆渊是派贺宏远回去募集粮草,

派了五条船,按照路程,应该早就回来的。

迟迟不到,定然是福州府那边出了问题。

最大的可能就是那些官员阻扰!

便在这时,陆渊收到城中士绅的捐助。

当地豪族郑家捐助粮草五百石,郑家还另外拿出粮食赈济城中灾民。

这个郑家却与知县郑宣并没有关系。

尤溪城中这支为文山郑家,在宋朝之时,显赫一时,出过郑安道、郑德等名臣。

郑安道官至金紫光禄大夫。

当时,郑安道与朱松是好友,朱松因为反对秦桧的投降卖国主张,被贬为尤溪县尉。

郑安道便将自己家的西厢借给朱松一家七口居住。

第3年,朱熹便是在郑家出生。

传闻,尤溪县城关南北向各有一座山,称为公山和文山。就在朱熹出生的前一天傍晚,“文”“公”二山突然同时起火,火势呈现“文”、“公”二字。

朱熹父母朱松夫妇,为之称奇。朱松感叹道:“天降祥瑞,必有所印,此喜火祥兆也!” ,因此为朱熹取名“熹”。因尤溪古名沈溪,又取乳名“沈郎”。

这日,郑家摆下宴席,宴请陆渊。

郑家族长郑从斌亲自出迎。

“抚台大人能来我

郑家,真是蓬荜生辉。”

“郑员外客气了!”

郑从斌一路介绍着,陆渊才知道,郑家一部分区域是在宋朝经过当地知县募资兴建的。

郑从斌道:“此桥名曰濂洛桥,取文公之学,实渊源于濂洛(河南濂溪程颢、程颐的洛学),而上溯于洙泗(山东曲阜的孔子)之意。”

“而这里便是半亩方塘。”

陆渊吟道:“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原来便是此处!果然可见天光云影。”

“传闻朱子晚年回忆半生坎坷境遇,想起尤溪故里和恩师的谆谆教导。”

“为有源头活水来。因为有恩师的指点,才使自己从迷茫困惑中“逃禅崇儒”,正是此诗的意境所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